Team5终于就19.2.1平衡补丁和黄金总决赛的时间冲突作了正式回应。可以说这条回应就是因我而起的,我也是为推动事情发展出力最多的非官方人员,当然还有很多人包括国内的官方工作人员在默默付出给予我帮助。现在也由我来回顾一下整个事情的经过以及我的感想。
北京时间1月9日凌晨,大范和进化刀的削弱随19.2.1补丁突然上线,黄金总决赛标准组裂开。那天我难得早睡,早晨醒来时北宸已经替我发了补丁新闻,但我想了想还是在她复制粘贴的博文的基础上又补写了几段点评,其中最后一句是“……一个耳光,结结实实地打在竞技炉石和所谓总部和国服的交流沟通的脸上”,因为我不认为这只是炉石电竞的一次事故。从那天后面的几篇新闻的评论来看,这么想的确实不止我一个,很多抱怨的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暴雪总部,指出类似的国服被忽视的问题由来已久。
1月9日白天,我先向网易暴雪的媒介部门申请面谈此事;然后我在黄金总决赛现场向网易暴雪电竞部门的人那里了解了情况,得知了他们的无奈,得知他们事先并不知情;我也找网易暴雪品牌部门的人了解了情况,确认了(以往都会提前知道的)品牌部门事先也不知情;我也向决赛选手随缘风和小惕了解了情况,确认了他们的不满。
1月9日晚上,网易暴雪媒介来到现场,我说明情况,提出想要约一次设计师采访或由暴雪总部给个回应。我花了很长时间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了事情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一,补丁和黄总撞车不是没办法才撞而是总部没通知到中国方面,问题不在于炉石电竞和普通玩家的冲突,而在于总部和中国方面的沟通;二,沟通问题也不只在于电竞。除了补丁和黄总以外,我重点举例说明的另外两点是狂野平衡和战棋整活,因为从国服的视角来看,它们也都是总部不听取国服社区反馈的集中体现。再三叮嘱的代价是我没顾得上看黄总战棋B组半决赛(但在决赛前抽空补了)。
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为可能到来的后续反馈作了更多准备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再三确认国服在狂野和整活上确实显著不同于外服。比如我翻看了大量国内外战棋的直播和比赛录像,在黄总剩下的时间里找(狂野社区的)奶粉和战棋众了解情况。我还和网易暴雪电竞部门的人再次通话,确认了网易确实向总部汇报过黄总安排。再比如1月12日PCGamer发文报导拔线整活现象时称这种操作是从“去年年中”起被发现的,我找NGA的人帮忙确认了国服断线重连脚本的发布早在3月。PCGamer的炉石时事文章从未这么不实时。
1月14日,主设计师Iksar开启推特问答,有人(WuZijie,谢谢你还@了我)帮我问了补丁和黄总撞车的事,Iksar表示对具体事件不知情,只是泛泛地说了说游戏内容更新和电竞赛事的冲突现象。当天晚些时候,我在推特上大段私信了Iksar,再次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事情本身的情况及其含义:一,网易事先不知道有补丁;二,不光是炉石设计师,“暴雪爸爸不听国服社区”的观念在中国都由来已久;三,具体到炉石,狂野和整活也是让国服玩家觉得被忽视的典型场景,看上去都像是外服抱怨了才有用。我用了任务法、大铡蟹术和黑眼术三个例子说明狂野平衡问题往往在国服更早泛滥和讨论,时间差往往长达数周乃至两个月。对于整活我列举的“证据”包括国内外社区的抱怨的时间差(也是数月之久)、主播整活/被整活频率、主播整活普及度(RduSlysssa等人很晚才学着整)、比赛出现整活时的观众反响、PCGamer的文章等。最后我还提到他和Conor(战棋设计师)此前两次接受国服采访时对整活的态度都相当积极,不认为整活到了过于普遍的地步,也不认为拔线能带来足够大的优势。Iksar当天就收到了私信,不过他的回复概括起来只是强调了设计师没道理忽视国服,听取中国社区难度确实大但他们也在努力,等等。
1月15日,网易暴雪媒介回复我并通了话。期间我向他们汇报了我和Iksar之间的私信。最终,他们决定让我再改写一封类似的邮件,发给总部Team5的公关,再由他们转达给Team5的相关人员。我第三次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事情本身的情况及其含义——考虑到会看这封邮件的不止Iksar一人,我在这一稿里更着重解释了总部设计师对狂野的平衡和对整活的态度如何从外服眼里的一般慢变成国服眼里的特别慢,解释了那些具体案例是如何在外服还不成问题时在国服已经成了问题。我甚至还试图证明国服在狂野和战棋这两个模式里的“前瞻性”,狂野的好说毕竟国服狂野玩家比例显著更高,但战棋全球都火,所以我没法从单一的整活上升到国服以后也会系统性地更早发现问题(奥秘哥保前二的例子里没法证明外服事先不知道)。
1月16日,我改完发给网易暴雪媒介,当天发至Team5。
1月21日,Iksar开启第二周推特问答,有人(也就是国内的知名自媒体geyuan)问了整活的事,Iksar这次答道:“我们在考虑去掉一种衍生物理财(鱼人和野兽),同时另一种改法也在讨论中,即要么让重连回来的玩家继续观看战斗阶段,要么让他们继续等其他玩家。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个问题了,尤其在国服社区讨论得最多。”
同一天,网易暴雪媒介回复我,大意是说总部已经收到邮件并表示会沟通讨论了,但考虑到这段时间事情太多,恐怕没那么快。
1月23日,这次是Iksar主动给我发了私信。在21日的推特问答里他说狂野环境不应该像标准那样补丁频繁,说更倾向于照顾为了怀旧而狂野的玩家,这个观点在推特上引起了很多反对。这时他问起我国服的情况,他此前对亚洲玩家的印象是较不希望卡牌改动的,不知道这次国服狂野社区是不是也对狂野平衡之少而不满。在无法获得官方数据的情况下,我的做法是先看了21日营地那篇文章的评论区,发现针对狂野部分的评论大多确实是赞成他的;我又问了一些狂野天梯榜单级别的人(当天正好是虎牙中欧狂野对抗赛,我在比赛的群里),得到的回复也都是说调整可以不频繁(而推特上的情况往往是越硬核越希望改得频繁),但他们非常非常希望大铡蟹术、农夫等极其有问题的卡组能处理得快些——正是我之前反馈的那样。最终我给Iksar的答复是“仅就我所知的”国服狂野社区还挺认可他的说法,改动可以不那么频繁,但真出了问题要快。Iksar也表示他会再通过暴雪中国再去了解情况。
1月24日,Iksar在推特上继续回应外服狂野玩家的反对,这次他答道:“……玩家到底是为了什么玩狂野,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根据经验来看,我们的发现是美服/欧服上玩得很多的玩家想要更多改变,而美服/欧服上玩得较少的玩家和中国/韩国等东方地区的玩家更倾向于保留原样。这应该是中西方玩家差异最显著的方面之一。我的猜测是因为万智牌这样的游戏在西方更火,所以西方对退环境和削卡组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比东方高。比如当我们(第一次)进行退环境时,其他地区抵制得很厉害,而对美服这样的地区来说则更是他们想要的,也就更能接受。”他继续说道,“总之,下一步就是和队内再讨论一下,看看我们内部意见是否一致,至于再下一步就得想办法获取一些不带偏见的、来自多地区的数据了,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对不对。我还不知道(具体用什么调查方式),这得问问专门做调研的同事,这点上他们比我更在行。”
1月26日,网易暴雪媒介回复我正式回应来了。
1月27日,也就是今天,网易暴雪媒介把正式回应发给了我,其中我能够直接引用的就只有一句话。我发了出来。至此事情告一段落。
The rollout timing of patch 19.2.1 during the Gold series finals was a communication issue and not intended. We're making efforts to ensure this won't happen again in the future.
-Team5
这段长达半个多月的交流反馈,既可以分成电竞、狂野、整活三大话题——相信我,虽然回应就一句,但真的有三个话题——同时也是官方渠道和非官方渠道之间的双线交错,而后者正是我这次的感想所在。对广大炉石玩家而言,Team5现在应该多多少少更重视国服一些了,狂野平衡理念的重新审视也上了议程,整活在国服的高得多的存在感也又双叒叕多传达到一些了。然而我个人来说,能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固然有成就感,但每当我想到要把社区反馈做到什么份上才能有效果,这种沉重感则并没有随着事情告一段落而消散的。
原则上,像我这样的“媒体”找官方有事的话都要先通过网易的媒介,由媒介的人再去向品牌、电竞等其他负责具体事项的部门了解情况后再把答复返回给我们,或者由他们再去告知暴雪总部的公关,总部公关告知总部开发团队,再一步步返回(也许有时还要再加上暴雪中国),这就是官方渠道/正式渠道。就像在这件事情中,无论我是想要找Team5约采访还是讨说法还是只是作反馈,我的第一步都应该是把需求提给网易的媒介。但也有的时候我跳过了媒介直接找上了实际负责的人,这就是非官方/非正式渠道。比如这次我在等待回复的同时发给Iksar的一系列私信,再比如每次战队联赛和黄金赛我直接问网易电竞部门的人要牌表,严格来说都不合规范。
那么相比之下,两种渠道的反馈效果如何呢?
以这次的事情为例,我个人当然觉得非官方渠道的反馈效果更好、见效也更快。推特私信当日即达,次日就能从设计师发言里看到影响,让反馈人(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反馈真的有推动作用;正式邮件则往往要过好几天才能送到,回音则需要更久,而且我一千多字小作文目前得来的答复也只是短短一句话,也只是针对黄总事件本身,没有回应其引申出的更大的问题。这次官方渠道中最拖延的一段就是我9日申请后等到15日才被允许写邮件给Team5(况且也还是由我写),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网易暴雪的媒介部门负责整个暴雪全家桶的工作,所以那期间他们可能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要忙,再加上双休日也不是工作时间……但不管有多少原因,官方渠道的反馈确实慢,至少快不过一个只做炉石的人给另一个只做炉石的人发私信。
走非官方渠道当然也是有代价的,它破坏我和媒介的关系,影响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合作,有时甚至也让我直接找的人陷入两难,毕竟对他们来说越级也不合规范。这么多年下来我没少被嫌弃训斥,如果现实生活中人物也有好感度,我就像在BadEnd的边缘疯狂试探。
去年的战棋积分刷分问题也同样是两条反馈渠道并行,一方面国服社区通过我向Iksar直接反馈积分系统的漏洞,另一方面我事后得知网易也已经在准备封查榜单上的刷分玩家。在我看来,那次也是非官方渠道效果更好更快,因为10月30日Iksar第一次回复我时他说的是“Hmmm,我作为知道系统怎么运作的人,实在觉得这种刷分方式应该没法把分刷上榜”,他还说“他会去查查怎么回事”,怎么看他都是第一次得知。所以网易官方渠道的反馈要么比我们非官方的慢,要么就只把事情按照玩家违规解决了,而不是直指积分系统漏洞这个问题的根源。
当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回顾一下网易和暴雪(Team5)近些年在这点上的变化,那官方渠道的进步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包括炉石设计师互动越来越频繁,包括网易媒介也帮我们约到了更多采访,更主动地预告即将公布的大新闻等。实际上说到整活,我们对战棋设计师Conor的两次采访就很好地体现了官方渠道的进步,先是年初的书面采访延迟了一个月才回复,而年中那次不仅不延迟了,要知道当时恰逢加州疫情加剧居家办公,那个档期原定的采访已经取消,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网易和暴雪还是满足了我的采访需求(就是第一次向设计师问起整活那次)。如果再往前追溯,回到炉石最早最闭塞的年代,那时中国社区和Team5的直接接触更是死罪一条。
只不过很遗憾,官方渠道的开凿速度还是太慢了。媒介和公关还在尽可能追赶曾经落下的进度,而新媒体时代的社区互动又已经起飞。这点我以前已经说过,像炉石设计师这样越是在推特和Reddit上发言互动,传统的设计师采访就越会不被需要,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反馈信息绕开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和媒介公关的链条,官方渠道和非官方渠道更正面的比拼在所难免。如果一个普通玩家都可以@设计师并有一定几率得到第一时间的答复,编辑和记者原则上却不可以这么做,这合理吗?
而且具体到炉石的国服和总部的交流上,尽管网易和暴雪中国有心尽最大努力服务社区,但他们要面对的恐怕恰恰会是最难的那几道题,因为浅显普适的问题已经由英语社区替全体玩家反馈了。剩下的国服特有的问题往往要么更敏感,要么更复杂,甚至连描述都很难描述清楚,而网易(和暴雪中国?)是所有人管所有游戏,他们真的能有精力反馈好这些最难反馈的问题吗?反正我即使是英语科班出身,从内测开始玩炉石,一直关注炉石双语社区,工作只做炉石,可我也还是觉得要把整活的国内外差异汇报清楚并不轻松。
所以,炉石的非官方渠道的反馈无论再怎么不合乎规范,它们也是当前情况下的必要之恶。我也是必要之恶,是黑暗骑士,或者别的随便什么。或者就用炉石推出麦迪文皮肤时的话说,“肯瑞托的法师们会告诉你,学习魔法就像是遵守一个游戏的规则……真是愚蠢!真正的力量,来自打破规则的勇气。”麦迪文想要告诉玩家如何用魔法赢得游戏,而要我说的话,就是如何打破规则地推动国服反馈的进展。
——也只有像现在这样的时候,当我开始认真回想起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同时在两条反馈渠道上是个多么bug般的存在。遥想我2017年第一次在巴哈马和Iksar认识时因为没能完成采访而在推特上得到了他的关注,而那次没能采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不属于网易派去的“官方媒体”。那时的我肯定万万想象不到,Iksar在2021年升职做了管理层,还因为不堪骚扰关闭了推特的公开私信,现在推特上就只有和Iksar互相关注的人才能继续私信了。冥冥注定,也许我就得当那个打破规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