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诗兰佩塔 审核丨菜包
排版丨鹿九
最近几天,我国中原等地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特别是席卷交通枢纽大省湖北的冻雨。时至春运,各大高速公路出现大范围堵车,冻雨更是导致高铁动车无法从输电线正常取电,不少列车更是“银装素裹”地被迫降速甚至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面对高性能复兴号、动车组集体趴窝,共和国的“老大哥们”,曾经的中国铁路顶梁柱内燃机车纷纷站了出来。
各大视频网站上,内燃机婉如一名深居简出的老一代武林大师,它看着新一代高科技后辈因天气问题造成“功力倒退”局促不前时二话不说,牵起后辈手欣然将其带回正轨。
不同于大众认知里所认为这些“老爷车”内燃机已经淘汰,它们中不少仍服务在各大铁路干线上,其余则是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储备保留在各省份车站仓库里。在去年年底河南冻雨造成铁路网部分瘫痪,甚至是20年年末东北大雪导致的部分铁路网供不上电,内燃机都顶在最前面冲锋陷阵。
1958年9月9日,新中国第一台内燃电动机车在北京长辛店机车厂试制成功。1958年9月24日,大连机车车辆厂制成国产第一台铁路干线用货运内燃机车——巨龙型双节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并于同年9月26日举行了盛大的出厂典礼。
不止是内燃机,新中国成立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东北都为中国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958年5月12日,长春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汽车。
1952年,东北三省的煤产量占全国的39%,其中:辽宁占19%,吉林占7%,黑龙江占13%;水泥产量占全国的52%,其中:辽宁占43%,黑龙江占9%;发电量占全国的48%,其中:辽宁占26%,吉林占17%,黑龙江占5%;钢产量占全国的81%,占有绝对优势,主要产自辽宁;化肥产量占全国的80%,主要也产自辽宁。[1]
东北地区生产总值走在全国前列)
上世纪东北的工厂承包了工人住房,看病,养老送终和孩子的上学,甚至连工人洗漱娱乐都提供。东北籍作家贾行家曾经分享过这样的画面,“工人们站在了这个新分到的阳台(工人宿舍)上往下一看,就看到省政府大楼就在自己的脚下。”
(五六十年代,东北工人骑上
自行车往返于工厂和工人村)
而这一切辉煌都已经属于了昨天。
笔者十年前暑期时候,跟随同班同学家长们一起去东北团建。
当年的东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但是人也真的少,当时暑假时候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其他景区游客还是有点摩肩接踵,只是一离开相关游客聚集地画风就不一样了。
广东人最喜欢到一个地方找苍蝇馆子试试味道,当时我们一行人出了景区找吃的,时间大概只是午后过一点,街上竟没一个行人,更奇怪的是街边餐馆纷纷关店休息了。
好不容易找了家店老板愿意接待我们,一问老板得知他们这都是这样的过了饭点就不接客了。(当然,可能是南北差异不同,一般南方过了饭点饭馆仍然招待顾客)
酒店澡堂里帮我搓背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他娴熟的手法轻重缓急的力度让我这位南蛮到现在都惦记着东北澡堂的好。询问得知老爷爷和他夫人以前就在哈尔滨当地机械厂工作,后来迫于大环境下岗当起了搓澡工人。
后来他和夫人靠着机械厂多年攒下的积蓄把孩子送去北京读书,并帮孩子在北京付了房子首付,“(孩子)不要回来了,就让我和老太太留在东北就行。”当时老爷爷是这么跟我说的。
盗月社在今年年初发的回访之前他们在哈尔滨认识的叔叔,相隔几年,这位土生土张的东北叔叔起初在镜头里,还是畏手畏脚放不开的状态。在聊到叔叔当年职业后,这位东北叔叔越来越进入状态,眼里开始有光了(褒义)。
他聊到当年在厂里机床干得是多么起劲,顺带展示了自己当年做的千斤顶,叔叔当了这么多年来生产的零件良品率一直都是优,三十年来无废品记录。
那么为啥三十年过去了,曾经优秀的工人叔叔变成这样子?我相信各位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答案。
曾经的东北不仅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煤钢资源产量,作为最早一批城镇化的还源源不断向全国输送人才。如今东北每年确实也有很多人迁往外省,但是这种现象不再被称为人才输送,相反他们被称为“人才流失”。
在10多万名东北高校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6.18万人)毕业生离开东北地区到其他地区就业,流失毕业生多前往华南、华东和华北省市就业。按生源口径,在2019届毕业生中,东北地区生源人数约为5.56万人,只有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不低于此临界值,才能避免人才流失。[2]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用“乡土中国”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
他认为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我们的关系是以“己”为中心的,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波浪,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就像靠近你身边的是你爸妈亲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再外面点的就是舅舅婶婶表兄妹,再往外面可能你根本叫不上名号,像什么某某公司高管,某某单位说得上话的。
费先生把这个称之为“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里,一切规则要看对象是谁,身份地位如何,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而定,它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称呼:熟人社会。
曾经东北靠着林立的工厂们,实现南方宗族社会不曾有的“工人社会”,这里曾产出了史上著名的《鞍钢宪法》。
进入21世纪的东北,各种各样因果作用下,仍然能生产出战斗机、航空母舰、高铁和三峡发电机组的东北,逐渐不敌于玩金融的玩互联网的南方小老弟们,以前雪乡宰客事件等更是让互联网上逐渐留下了“东北=黑社会”的刻板印象。
在如今大环境讲City Work,小环境讲City Walk的年代,凭借着低廉的物价、不要钱一样的菜肴、热情的东北阿妈阿叔,东北再一次回到了人们视线中。
他们在网络上热烈讨论着“东北币”与其他省市货币的汇率。
他们流连忘返于二次元圣地——沈阳大街的过往。
他们被东北乡村热情好客给深深吸引住。
他们吃惊于几块就能吃撑的街边美食,大城市里买一杯咖啡需要处心积虑地计算着各种各样券的叠加,来到这里一杯咖啡就是半天饭钱。
从23年年末开始,越来越多的南方游客来到北国领略这片老工业区的风光,东北依旧靠着雄厚的家底拿出十足的热情招待他们。
然而,现在脱去金属外衣的东北,又仿佛要接入我们熟知的、“新潮”的社会体系里。
前面提到的那位盗月社探望哈尔冰叔叔视频里,有一段小插曲。
在这位叔叔答应了盗月社各位并一起录了一段广告后,这位叔叔很惊讶:
啊?原来我在镜头前说说话就能拿到钱了吗?
是啊,这位叔叔三十年来勤勤恳恳地在机床上生产着一个个零部件,可能你家汽车或者某个小玩意就有人家叔叔经手过的零件。结果到头发现你们这些南方小年轻玩的新概念挺花的啊,站在镜头前推销推销说说话就能轻松拿到钱,这样子真的产生了等同甚至超越他劳作的价值了吗?
这问题的答案异常简单。所有人都能为不懂新事物的他找出一万个标准解答。但是,算了,没有但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