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始评价之前,我暂且将炉石的卡组类型分为四种:快攻,中速,控制,组合技。这个分类并不是绝对严格的,一个卡组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综合,举个例子,宇宙门就既是控制又是组合技。
我们知道,炉石的不同职业是有不同特性的,比如德的跳费,术士的过牌,骑士的buff,当然有的特性也是缺点,比如猎人的恢复。尽管偶尔也有打破特性的卡出现,但炉石整体职业特性的把控还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这篇帖子的基础。
我的观点和对“听牌打法”的理解
AgF认为“听牌打法”设计失败的体现,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听牌打法”是炉石**自然而然的产物,就和快攻一样。
我这里把着AgF的定义重新解释一下(这里单纯是复述他的理解,我的理解会在后面慢慢展开)。
听牌听的是超模卡/针对卡;
听牌成立的原因是极度泛用卡(点名牛,芬利,姐夫);
听牌导致构筑极端偏向超模卡、针对卡,因为有泛用卡兜底。
听牌何以产生
这里再表达一下我对控制卡组的认知:靠耗尽对手资源/破坏对手组件获胜(宇宙术)或者携带后期终端且前中期进攻性较弱(宇宙门)。
快攻,中速,控制的主要区分就在游戏取胜时期上。快攻和中速不必多言,游戏开局就在组织攻势,那控制呢?控制卡组在游戏取胜时期之前该做什么呢?
答案就是见招拆招,处理你的场面,破坏你的组件,干扰你的任务/超展开等。由此可见,控制卡组需要前中期应对多种不同情况,因此就需要不同的卡牌(单解,aoe,塞布,后期核心等),但是需要的牌未必上手,就出现了等某一张牌的情况,也就是所谓“听牌”。当然,不止是控制听牌,其它卡组类型一样会“听牌”,红龙贼也有听某一张随从的时候,对吧。
由此可见,听牌本身无错,是游戏自然产生的现象。
如何应对“我听某一张牌”
这里就是不同类型卡组差异最大的地方。
大多数组合技卡组会积极的过牌/检索,追求找到听的牌,尤其是OTK和奇迹型卡组。
快攻和中速的过牌和检索能力较为一般,且要权衡进攻和检索听的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不多赘述。
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控制卡组,在狂野里以宇宙卡组为代表的卡组类型。
大多数控制的过牌和检索能力同样较为一般,且也需要权衡防守和检索听的牌(这里说的是一般,也就是说有但不强,典型就是萨满下版本的抽战吼地标,和通道或者说下版本牧师的二费抽龙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控制卡组对听的牌的需求远大于快攻和中速,于是就有了其它的应对办法。也就是说所谓的“听牌打法导致的构筑”,也就是偏向极端泛用卡。
卡组的构筑与泛用卡
泛用卡这个概念我没搞清楚,是说面对不同情况时的泛用,还是说一张卡泛用于多个职业,姑且当作前者了。
首先,试想着构筑一个控制卡组,这里我们考虑两版,一个是普通控制卡组,一个是宇宙卡组。
tips.以下提到的卡可能不仅仅有一个用处,比如盾牌格挡既是运转牌也是奥丁的组件,冰环不仅抗快,还可以打其他卡组卡格。
普通控制卡组:你加入了核心牌(比如偶数战的奥丁,爆牌龙德的蝴蝶),加入了配套的组件(叠甲,日蚀平衡等),加入了运转过牌(盾牌格挡,月光指引等),加入了应对环境的卡牌(应对快攻中速的解牌,应对组合技的干扰牌等),这**据自身卡组的特性和所处的环境会调整各种牌的投入数量(我认为这个是构筑的乐趣)。这个时候,你的卡位可能还有剩余,前提是上述的卡已经都足够了,加些什么呢,那就是泛用卡。
宇宙卡组:首先你加入了超模的宇宙牌,然后你同样加入了核心牌(比如门和罗),加入了配套的组件(女王,西瓦拉,幻药,唤醒等),加入了运转过牌(加大音量等),加入了应对环境的卡牌(打快攻的冰环,热浪,火热促销;干扰组合技的异议),然后同样根据自身卡组的特性和所处的环境会调整各种牌的投入数量(快攻多你把异议换成了aoe打三奥秘),这个时候,你的卡位可能还有剩余(30门可能已经没有了),你加入了其它泛用卡(典型就是宇宙萨的破霰元素,本身对战吼体系没有益处,但是打快攻可以战场、冻怪,打控制可以战场、过牌,再不济打组合技也可以过牌,不过这张卡硬说也算运转组件)。
其实其它卡组类型也有相似的过程。
所以说大部分泛用卡在构筑里的优先级并不高(泛用且超模才配高优先级),除非这张卡本来就是我卡组计划里的一员,比如脱水,它兼具闪电风暴和奶雨的功能,在快攻不多的环境下,脱水替换后两者就省下了一张卡位。例外就是萨满泰坦这种,极度的泛用带来极高的构筑优先级,连偶萨都给他留了一张卡位。
(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主观观点,泰坦和巨型这种超模卡就不应该存在,模型膨胀可以,但过度的超模对游戏**不是好事,你也不想哪一天在狂野遇见30张泰坦和巨型的卡组吧)
这里评价一下芬利,牛,姐夫。
芬利不是泛用卡,但它很强,是一张大过牌(有弊端),这张牌我觉得设计的很好,一方面契合沉没之城的设计主题,另一方面给了很多缺乏过牌职业找牌的能力,但同时不是无脑过牌,找牌的同时付出了代价(举个例子,罗在手里,但需要冰箱)。
牛的机制让他成为了一张泛用卡,但这张卡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炉石在备牌机制上的第一次尝试,我是很喜欢。不过它对宇宙的补强的确很高。
姐夫是宇宙构筑的奖励,这张卡是一张泛用卡,但是我觉得宇宙收益卡出问题的点不在姐夫,更多在神雷诺这张卡上。
真的趋于极端泛用了吗,真的放弃组合追求单卡超模了吗
先上我个人结论——没有。
听牌打法的控制卡组,没有趋于极端泛用,没有放弃组合,但确实追求单卡超模(但追求单卡超模是所有卡组都在做的事)。
其中的宇宙卡组也是一样,但是貌似宇宙卡组在单卡超模的路上走远了。
AgF的讨论陷入了一个错误,他把宇宙门,宇宙吼,宇暗这三个卡组当成了一个卡组来评论,同时用这三个卡组就概括了所有听牌打法的慢速控制。
这三个卡组除了宇宙,运作方式大有不同。
宇宙门的运转是依靠各种解牌和冰系法术,苟到开门接罗,宇宙门除非艾萨拉拿巨型和随机法术,几乎不提供任何场面压力;
宇宙吼的运转是依靠各种解牌处理快攻,封魔吃手手来干扰对手游戏计划同时战场尝试压死对面,最后牙先着地一锤定音;
宇宙暗牧不像前两者有绝对终端,因此选择了压低曲线,前期打节奏,后期五八子嗣斩杀。
我这里贴几张日报里的构筑:
这些卡组真的放弃卡牌组合了吗,除了宇宙暗牧,另外两者显然没有,它们放弃了奇迹贼这种整个卡组之间的组合,而选择了多个小卡牌组合嵌套在一起,比如唤醒芬利,门和西瓦拉艾萨拉的配合,两奥秘一远古谜团的小组合,单冰钓三鱼的小组合,鱼群芬利,鹦鹉和各种战吼卡之间的组合,当然还有远古组合58。这些卡牌组合有的只是润滑组件,有的则是制胜配合,并非如下图所说。当然,选择卡牌组合肯定也是选择强度高的,但小组合如此,大组合也逃不过,进化萨狂野到底是无人问津(虽然还有人在玩就是了,但强度明显不够)。
这里提一下宇暗,它确实过于趋向单卡超模了,低费组件很多就只是因为质量高而带(点名蛇油),但这不能代表所有宇宙卡组,乃至控制卡组。
但是宇宙卡组在神雷诺之后,超模单卡有些过分地多了,这不是好事,倘若再**下去,可能真的会放弃卡牌组合去追求单卡超模。
关于听牌的负面体验
听的牌迟迟不来,的确很难受。但这是玩控制卡组不可避免的事情,宇宙和不宇宙没有什么区别。
况且听的牌不来,是否就没有操作空间了呢,未必。这是很看具体情况的,很多时候最优方案没有,就要选择次一点的方案,这个时候选择怎么打就很关键(很多时候最优方案很好确定,但次一些的方案就很难抉择),并非所谓有和没有的二元论(指只需要听某张牌,不需要技术和操作的言论)。
总结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来批判谁的,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对所谓“听牌打法”的看法。
我觉得听牌是玩控制卡组非常常见的一件事,它不是被谁的构筑刻意产生的,而是自然出现的,甚至它对构筑都没有什么影响。
经常听牌的控制卡组未必放弃卡牌之间的配合,未必只追求泛用和超模,但过度超模的卡牌(神雷诺,泰坦,巨型等)值得我们去注意。
加购锐评环节
我是常逛营地的,虽然平时都是不登陆不发评论那种(发帖的也是新号,旧号丢了)。
AgF和他的朋友们引起的争端我是从头看到尾的,对营地环境确实造成了一定影响。
人各有喜好嘛,喜欢宇宙和不喜欢宇宙的人都有,没必要非要让对方臣服,反倒让中间一些上网不带大脑的人坏了营地的风气,不值得。
回过头来说,我很高兴他能认真地发帖讨论(小小建议,帖子里有一些话有点过于激烈了,可以稍微温和一些),其中有一些想法让我也有了新的游戏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营地理性讨论,同时也挺怀念营地以前繁荣的时候,希望能让营地的讨论环境好一些。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