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符”其实——区域公开赛东部赛区杭州站选手专访》
1天前
点火2 回复1

​​杭州,一场关于热爱与传承的卡牌盛宴:

 

《符文战场:英雄联盟对战卡牌》(下简称“符文战场”)第一赛季区域公开赛杭州站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多元故事的交汇点。行业记者与民间高手在此切磋,父子搭档在牌桌上传递热爱。每一张卡牌背后,都承载着不同的热爱与坚持。

 

有人夸赞赛事的专业程度是TOP0的水平,带着自己精心构筑的卡组闯入前列,在直播桌上两次使用 “时间扭曲” 奠定胜局,在被问到后续赛事中的选择时,他坚定地回答——“还是会选自己构筑的卡组,不会随主流”。也有游戏行业的从业者,带着小众传奇在比赛中披荆斩棘,证明每一份热爱都有被坚守的理由。在赛场内外,更有一对特别的身影,是父子,更是被《符文战场》链接起来的挚友。

 

在杭州的烟雨朦胧中,让卡牌成为连接你我的纽带。胜负之外,这里还有更多值得讲述的故事。

 

Liz:《符文战场》在国内同类赛事里是“TOP0 ”的水平

当《符文战场》作为英雄联盟 IP 衍生的全新 TCG 游戏出现时,许多玩家或许都怀着与 Liz 相似的微妙心态:因为熟悉的 IP 而心生关注,同时又对一款陌生的实体卡牌游戏体验抱有几分不确定。然而,当真正走进《符文战场》的世界,他很快被其独特的设计所吸引——没有纯粹自闭的 OTK(one turn kill)玩法,而是从游戏中期开始就需要不断与对手互动、争夺场面。正是这种持续的博弈感,让曾经接触过多款卡牌游戏的 Liz 直呼“上头”。

 

在杭州站的比赛中,Liz 将这份热情转化为惊艳全场的表现。他带来了别出心裁的阿狸卡组,在直播桌上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打法,让观众们意识到《符文战场》仍有着广阔的开发空间,远不止于当前的主流环境。

 

谈及这段参赛经历时,Liz 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国内 TOP0”的高度评价。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能与对手、裁判、玩家共同感受的线下聚会。《符文战场》所营造的氛围和舞台,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这款游戏的信心。

Q:请介绍下自己以及跟《符文战场》的故事吧?

Liz:我之前是有玩过《英雄联盟》的,所以《符文战场》这款 TCG推出时就有关注,发售当天就开始接触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没想玩 ,后来因为身边正好有试玩局,就参与了一下,结果发现它的规则和传统 TCG和CCG 都不一样,因为它是一款 “站点抢分” 的游戏,而非传统的 “对对手造成血量伤害” 类游戏;但在其他一些机制上,又和《万智牌》这类经典卡牌有相似之处,玩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所以一开始因为 LOL 的缘故对它有顾虑,玩了两把后却觉得很上头,之后就慢慢投入到这个游戏里了。后来朋友说杭州的比赛可以报名,我才想着去试试,没想到真抽中了参赛资格。

 

Q:你玩过不少其他的卡牌游戏,那你觉得《符文战场》让你“上头”或者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呢?

Liz:主要是它有独一份的规则,我对这种有独特规则的游戏本来就很有好感。说实话,像有些卡牌游戏,虽然说是双方共用费用回合,但本质上还是 “每回合增加 1 点费用” 的模式,和《炉石传说》这类游戏思路很像,玩起来总跳不出《炉石传说》的框架。

 

但《符文战场》不一样,它作为 “站点抢分” 游戏,不管是对战节奏,还是对战思路、卡组构筑,都和传统卡牌游戏完全不同。比如传统游戏里,常有 “开门法” 这类偏自闭的 OTK卡组,但《符文战场》里,哪怕是 “时间扭曲” 相关的卡组,也不是 “只顾自己达成计划就能直接获胜” 的类型 —— 从游戏前中期开始,就需要和对手互动,先拿到场面优势才能靠时间去获胜。

Q:看到杭州能报名的消息时,你有什么想法或期望?比如期望自己打到什么名次?

Liz:一开始我的预期就是 “能出轮就好”,而出轮的话,最好能拿到 32 强。其实当时能进 32 强我就满足了,毕竟阿狸卡组在当前环境里打起来真的很困难。先不说传统阿狸卡组本身在环境里就不好打,我玩的还是一套和传统阿狸卡组完全不一样的构筑。所以当时我想,要是没打出成绩,就说明我的构筑有问题;现在既然打出了成绩,那就能证明我的构筑是合理的了。

 

Q:你的构筑和传统阿狸卡组不太一样,那你是什么时候确定这套卡组是有强度并决定用这套去参加比赛的?

Liz:我每天下班都会去牌店练习、找朋友打 BO3 训练,同时每天都在改卡组 —— 几乎每天都要大调 3 到 5 张牌。那时候我还挺焦虑的,按理说比赛前构筑应该稳定下来,然后反复练习、记对局对策,但我的卡组一直在变,而且后面也没时间再针对性练习,就要直接去杭州打比赛了,所以当时心里还挺没底的。

 

Q:全国公开赛的详情已经公布了,如果你抽到全国赛的资格,之后还会用阿狸卡组吗?

Liz:我这两天在玩拉克丝卡组。全国公开赛 11 月初才办,还有一个半月时间。如果这一个半月里,我觉得阿狸卡组已经没什么可改动的空间了,那让我一个半月都玩一套完全固定的牌,会觉得挺难受的。所以这一个半月可能会先练拉克丝卡组,但到了比赛的时候,还是会在阿狸和拉克丝之间选 —— 如果最后觉得拉克丝卡组确实不行,那大概率还是会用阿狸卡组参赛。

 

Q:杭州两天的参赛体验,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Liz:首先,《符文战场》的赛事是拳头游戏和闪魂一起办的,单论赛事举办经验和赛事条件,横向对比的话,肯定是国内最好的一档。我现在也想不出什么更贴切的形容词,就是觉得这次赛事办得特别好,在国内同类赛事里绝对是 TOP1,甚至可以说是 TOP0 的水平。

 

旋木怪兽的藻:盖伦卡组不仅有强度,还有不少可以开发的空间。

作为一名游戏行业的媒体记者,“旋木怪兽的藻”很早便关注并接触到了《符文战场》。从在云顶之弈澳门公开赛上偶然解锁的首次试玩机会,到如今亲自操控着熟练的盖伦卡组踏上区域公开赛的舞台,他的经历既带着媒体人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捕捉——在试玩阶段便已察觉到《符文战场》对英雄联盟 IP 的高还原度,也承载着一名普通玩家对一款新游戏的真切感知与热情。

 

而在杭州公开赛为期两天的赛程中,这份感受变得愈发立体。赛场内,他以选手的身份沉浸于紧张的对局与博弈;赛场外,他又以媒体人的视角观察这款游戏如何被更多玩家接受与热议。《符文战场》首个系列赛事带来的氛围与参与感,让他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体验。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从行业观察者到亲历者的转变。

Q:作为游戏行业的媒体记者,你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符文战场》这款游戏的呢?

旋木怪兽的藻:我应该算是最早关注到《符文战场》的那批人。因为工作原因,我和拳头游戏的合作比较多,《符文战场》最早是在英雄联盟十几周年的活动上公布的 —— 当时会上有一个十几秒的片段一闪而过,而那场发布会正好是我代表公司来跟的,所以我当时就留意到了它。

 

Q:你之前也玩过不少其他卡牌游戏,您觉得《符文战场》和其他卡牌游戏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旋木怪兽的藻: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它的两个核心机制上 ——“战场” 和 “符能” 的设计,我觉得非常有新意。虽然当时试玩感觉 “符能” 的设计比较冗余复杂,包括游戏里很多机制的交互都偏多,这是第一次试玩时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但等到游戏第一弹正式发售后,我玩得越多,就越觉得 “符能” 其实是个特别精彩的设计,之前的复杂感随着对游戏的熟悉,反而变成了它的特色之一。

Q:第一弹里有 16 个传奇角色,很多人觉得盖伦强度相对偏低,你为什么还是会选择他呢?有没有尝试过其他热门的卡组?

旋木怪兽的藻:其实我对维克托、卡莎这类卡组也挺熟悉的,之前也玩过不少。最开始选盖伦,确实是因为知道那天有事可能打不完比赛,就想着随便玩玩,没太纠结强度;但玩过之后发现,盖伦卡组不仅有强度,还有不少可以开发的空间。

 

旋木怪兽的藻:它的强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橙色跳费体系和 “闪耀极光” 本身的强度。只要能稳定翻出极光,就能不断翻怪、滚雪球,优势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黄色组和橙色组搭配的优势 —— 黄色组里有暗刃、龙骑兵这类直伤解牌,数量很多,对抗剑圣或者其他极光同行时,都有明显优势。而且 “圣裁之刻” 这张卡,也是非常强力的控制手段。

 

Q:那接下来你会继续坚持用盖伦卡组,还是会尝试其他卡组去打比赛呢?

旋木怪兽的藻:接下来可能还会用一次盖伦,因为打完这次比赛,我对这套卡组有了新想法,想再调整一下,比如把橙色熊换成山脉亚龙,“共同献身” 这张卡或许也有进入构筑的空间。

 

之后如果是店赛这类赛事,可能还会继续用盖伦试试,但如果是大型比赛,要是能报上名,我应该会根据当时的环境,选更有竞争力的卡组,毕竟还是想拿点积分的。

 

Q:你作为媒体记者,从《符文战场》刚公布消息时就开始关注,之后又以玩家身份游玩、参与比赛,对这款游戏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了。那你如何评价《符文战场》从公布到上市,再到区域公开赛结束这一整个阶段的整体表现呢?

旋木怪兽的藻:不管是作为玩家,还是作为半个行业内的人,我对它现在的表现都挺满意的,甚至有些惊讶它能做到这个程度。因为职业原因,我在一款游戏或者TCG刚推出时,会习惯性用行业视角去判断。当时我觉得《符文战场》虽然有英雄联盟这个 IP 加持,但用户转化率、受众群体重合度这些方面,可能不会让它成为 “能改变当前 TCG 市场格局” 的产品,最多就是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没想到,通过后续的赛事和运营,它现在能这么火,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YXX:当卡牌成为父子对话的“符文”——比起父亲我更想和他成为朋友

在《符文战场:英雄联盟对战卡牌》杭州站的赛场中,有一对特殊的搭档:父亲是英雄联盟公测时期的老玩家,儿子则是从小浸润在英雄联盟IP手游与金铲铲之战中的“新生代”。他们从卡牌的收藏者进阶为TCG战术的切磋者,又因英雄联盟IP的共鸣成为《符文战场》的忠实搭档。

 

当问起如何在“父亲”与“朋友”的身份切换中权衡时,YXX选手是这样回答的:除了父亲之外,我更想和他成为朋友。当然我也仍然在学习如何适应这个转化——“有可能前一秒还在因为做功课对他发脾气,下一秒就要带他出去打牌了”

 

这场采访不仅关于卡牌技巧的传承,更展示了这对父子如何通过《符文战场》对话,也许下一次赛场相见,即是父子,也是对手。

 

Q: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两位认识符文战场并且选择参加比赛的?

YXX:TCG的起点是他(儿子)对收藏卡的热爱。但收藏卡普遍没有玩法或是玩法简单,后来转向一些其他TCG卡牌游戏,我就一直陪他玩。直到《符文战场》的出现——英雄联盟是我们的共同语言,也是我从小接触到大的游戏。我从端游公测玩到现在,他则通过英雄联盟手游、金铲铲之战接触这个宇宙。这个IP的TCG一上线,我们自然成了“开包队友”

 

Q:小朋友对不能参赛有什么遗憾吗? 作为父亲是怎么安慰他的?

小朋友:我很想去参赛,尽管我觉得自己参赛可能成绩一般,还是想跟大家试试看我的实力如何。但是在场外赛还是玩的很开心。

 

YXX:这件事说来有些复杂。我先是帮他报了名,也成功中选了。但在高兴之余我注意到比赛规则要求选手必须年满13岁,我一直没敢告诉他这个消息,就是怕他失望。这孩子对参加比赛特别期待。直到来到杭州那天,他得知真相后特别难过。看着他失落的样子,作为父亲,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换个角度想,这份执着恰恰证明了他对游戏的热爱。在比赛结束后我发了条朋友圈,希望他可以尽快打上比赛,这也是我心里所想。

Q:比赛间隙是否关注了儿子的场外赛?看到他和其他选手(比如余霜)互动时,您在想什么?

YXX:当时虽然我没在现场,但我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我看英雄联盟比赛很多年,对余霜老师这些主持都很熟悉。可以让孩子和余霜这样的知名主持来互动、接触这些日常学习遇不到的人和事,对他的眼界开拓很有帮助。

 

其实我鼓励他玩《符文战场》这类的卡牌游戏的初衷之一就是培养社交能力。在学校里,社交能力直接影响学习和交友质量。通过卡牌对战,他不仅能摆脱手机依赖,还能锻炼面对面交流时的即时思考能力——比如如何礼貌地向对手请教,或者冷静分析战局。这些都是在课本里学不到的软实力。

 

Q: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同台竞技,希望是队友还是对手?为什么?

小朋友:我更想和我爸做队友,因为线下打比赛我们经常都是对手。经常就是 20 多个人之间,我第一把就可以碰到他。我们其实在其他的卡牌游戏都组队打过,还有和我妈妈一起 打3v3的组队比赛

 

YXX:我更倾向于做他的对手吧(笑)。作为队友时,我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到比赛本身,很难细致观察他的操作细节。但如果是对手——我就能在实战中实时指导他调整策略,比如纠正一些操作,或是教他处理情绪波动。因为很多时候小朋友容易操作失误之类的,或者是一些情绪不稳定,所以说我更希望就是跟他做对手,这样慢慢把他的这个习惯给培养好。

 

Q:互相评价对方的技术水平(1-10分)

小朋友:我给我爸爸打9.5分吧,他真的很厉害,从发售前的试玩卡组开始就玩的很好。

 

YXX:我给他 10 分。我觉得他是一个运气非常非常好的一个小孩。我们家所有的一些比较稀有的一些卡,其实都是他开出来的,然后包括一些打牌的时候的一些神抽,他基本上我场场都可以听到他对手抱怨小孩哥运气太好,但是他其实一些稳定的操作也是比较好的,就是小孩子容易着急,就是各方面的话有可能太过于急了,但是他如果能定下心来操作的话,我觉得稳稳的是十分的。​​​​

打赏营火,助力上热榜
全部评论 1条
按时间排序

还没有评论